医疗卫生科管理制度
一、严密监控校内人员的健康状况,认真组织所有新生入校健康检查,对各类健康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,做好学生的健康档案填报、分类管理工作,根据存在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。
二、对患病体弱学生实行医疗照顾,对因病不能坚持学习者和患有传染病者,根据学籍管理规定,提出休、退学处理意见,并跟踪检查落实。
三、对校内危重病例实施抢救,医务室不能处理的危重及疑难病例,协同学生处、保卫处及时转上级医疗机构诊治。
四、做好学校各类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和控制工作。诊治过程中要认真询问过敏史和晕针史,执行医嘱时要做到操作前查、操作中查、操作后查,认真查对姓名、药名、浓度、计量、方法,注意药物禁忌。
五、按照卫生行政部门总体部署,做好学校全方位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。针对流行病、各类传染病,定期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,有计划的利用广播、板报、橱窗、横幅、问卷答题等多种形式进行健康知识的宣传,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,促进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。
六、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规,加强传染病管理工作。按照“四早”(早发现、早报告、早隔离、早治疗)的原则,落实登记、上报、隔离等各项制度,完善消毒隔离及医疗垃圾分类管理措施,预防传染病的发生,杜绝传染病蔓延。
七、按规定完成疫苗的接种工作。首先做好新生入学后的群体性接种,并根据传染病流行趋势与季节,为师生员工做好防疫疫苗的接种,通过国家正规渠道采购疫苗。按时做好校内儿童保健、妇女保健、计划免疫等工作,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和程序。
八、对学校教学卫生、体育卫生、劳动卫生、环境卫生、饮食营养卫生等实施医务监督,并提供咨询和技术指导。做好校园卫生保洁及保洁员管理工作。
九、按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求,按时参加卫生局、街道办事处的例会及业务培训。
十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,结合学校具体情况,积极协助学校有关部门做好学生的医疗保险管理工作。
医务室管理制度
一、医务室工作人员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、毛泽东思想,邓小平理论和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,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,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各种政治学习和活动,争做学院文明职工。
二、遵纪守法,严格遵守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,坚守岗位,按时上下班(交接班),不迟到、不早退。门诊及购药实行校园一卡通刷卡制度。
三、树立良好的医德、医风,热情为教职工、学生、职工家属及来校培训人员服务,提高服务质量。
四、做好本职工作,认真做好医疗、护理、保健和防疫工作,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。
五、顾全大局,服从领导,团结协作。
六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,虚心向同行学习,努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,适应学院卫生工作的特点。
七、做好医疗器械、医疗卫生材料的消毒和工作间的卫生清洁,不断提高无菌观念,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。
八、保管好药品和医疗器械,不随意损坏,严格入库手续,做到账物相符。
门诊工作制度
一、门诊病人一律凭病历卡按次就诊,急诊优先照顾;病历卡集中保管。
二、凡遇重症、急症病人要立即组织抢救,加强观察。对需要转院的病人在采取应急措施后,及时转医院治疗。
三、病史书写要字迹清楚,做到“六全”(日期、主诉、检查、印象、处理、签名);处方书写做到“十全”(姓名、性别、年龄、部门号、处方日期、药名、剂型、剂量、用法、医生及配药人员签名),有核对制度。
四、为避免浪费,每张处方一般开药量以3天为宜,慢性病开药量一般不超过2周。麻醉药、精神药、毒药,按药品管理办法给药。坚持合理检查,合理用药。
五、对病人要认真进行检查,发现传染病病人时,要及时隔离治疗和消毒。对疑难病例不能确诊者,应及时请上级医师诊治或转院,医务人员应有高度的责任性,减少差错,杜绝医疗事故。
六、转诊病例要填写扼要病史,并提出转诊要求。医院处理后的意见须填入病历卡。
七、本 单位 医师可根据病情出具病假证明。
传染病管理制度
一、积极贯彻“预防为主”的方针,采取综合措施,努力消除发生传染病的流行因素,做好预防工作。
二、传染病病人应及早隔离治疗,加强随访,严格掌握传染病病人的病愈复工或复学。
三、严格执行消毒制度,及时做好疫点处理,对病人的工作或学习场所和可疑被污染的场所、排泄物等进行终末消毒处理。
四、认真做好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,调查传染病来源、传播途径等,采取相应措施,防止传播。
五、加强对传染病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和必要的预防措施,以便及时发现续发病例,控制疫情蔓延。
六、认真做好预防接种等计划免疫和非计划免疫工作,采取积极措施,提高人群的免疫能力。
七、凡发现传染病有流行、蔓延趋势,应及早作出分析报告,认真做好预防工作,控制疾病流行。
消毒管理制度
一、医务人员工作时应穿工作服、戴工作帽,必要时戴口罩。诊疗前后应洗手,接触传染病患者后必须用3%碘伏溶液浸泡2分钟,然后再用肥皂、流动水冲洗。
二、门诊、治疗室、换药室、注射室,每天用0.2%过氧乙酸喷雾,如被传染病病人污染则应立即用0.5%过氧乙酸消毒。
三、体温表用3%碘伏溶液浸泡30分钟,然后用75%乙醇擦洗,再用灭菌纱布擦干后备用。
四、一次性注射器每人一针一筒,用后针头及针筒毁形,并浸泡于1%消毒灵中,定期送专门机构处理。
五、压舌板用后浸入3%碘伏溶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洗烘干,再高压锅消毒。
六、消毒镊子要专用,用后浸入2%中性戊二醛浸泡。盛器要加盖,盛器每周高压消毒后更新消毒液。
七、敷料、油膏纱布均用高压消毒。
八、各种消毒物品应标明消毒人、消毒日期及有效期(消毒有效期一般为二周,梅雨季节为一周)及灭菌指示带;消毒液不得超期使用,碘伏与过氧乙酸稀释液有效期为1天,含氯消毒剂为3天,中性戊二醛为3—4周。
九、高压锅消毒要求消毒前先排尽冷空气,压力在 20 磅 ( 120 ℃ )维持15—20分钟。盛放容器要有透气孔,包装物品不宜过大,总容量不超过85%,物品间留有空隙。每锅用化学指示剂鉴定,每月一次,用嗜热脂肪芽孢生物指示剂检查高压锅灭菌效果,并作记录备查;高压锅要强检。
饮食卫生工作制度
一、指定兼职医务人员从事指导食堂卫生工作,每天下食堂进行卫生监督与食品验收,并做好检查记录。
二、定期做好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检查,发现传染病患者和带菌(毒)者,应及时调离,并予以治疗。
三、定期为食堂工作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卫生知识培训。
四、参与检查督促食堂卫生工作,对食堂安全卫生检查存在的问题,及时提出整改意见,上报整改部门领导及上级领导。
五、发生食源性疾患或食物中毒等情况,应立即按照《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突发事件预案》进行处理。
饮水卫生安全管理制度
一、学院使用符合要求的城镇自来水,学院后勤部门应向供水单位索取其有效的《生活饮用水卫生许可证》复印件、水质定期(每年至少有一次卫生监督部门进行检测)检测报告单复印件备案。
二、二次供水设施建设材料必须无毒无害,定期对供水设施进行消毒清洗,每年二次,建立消毒清洗记录。
三、管道直饮水供、管水人员和维护检修人员,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健康体检,取得健康合格证和卫生知识培训证后方可上岗。
四、管道直饮水供水设施房间,设备应整洁、地面干净。每天必须利用紫外线对制水间进行室内消毒,每天二小时,要有消毒记录。